此刻肥宅們還在「噸噸噸」地喝飲料嗎?
近日, 元氣森林因為宣傳中的「0蔗糖」發文道歉,產生熱議並 迅速登上熱搜第一。
它表示自己 「在宣傳中沒有說清楚0蔗糖與0糖的區別」,今後會對此進行「修正升級」, 「包裝從原來的‘0蔗糖 低脂肪’改為‘低糖 低脂肪’」。
聲明的最後,元氣森林再次提醒網友: 孚乚茶有奶所以是有糖的。
(圖片均來源於網路截圖)
啥玩意?
這個靠「無糖」出圈的快樂水,也出事了?
追求口感和保持身材兩者兼得的需求,真的沒有產品能夠同時滿足?
所謂的「無糖」飲料,難道只是一場騙局?
驚的護媽感覺把手中的元氣森林好好地研究了一番,下面就來深入探討一下,關於 糖的那些事兒~
1
0蔗糖=無糖?
講真,一說到糖,人們就想到甜食、糕點之類含有較多糖的高能量食品。
這些食品容易讓人發胖不說,還非常不健康!
其實不管是廣義的還是狹義的糖,都不是單指蔗糖。
如果給食品中的添加糖分類,主要有以下幾種:
☆蔗糖:包括紅糖、白糖和冰糖等純度不同的雙糖。
☆果糖:除了水果中的天然果糖,用於加工食品中的果糖並不是從水果中提取的,而是混合果糖。
這類果糖甜度通常是蔗糖的1.7倍,並且隨溫度的降低而增強,添加到飲料中會更加清涼爽口。
☆代糖:這類糖最初是為了給糖尿病人使用而創造的,目前被廣泛應用於各種無糖食品中。
根據原料和獲取方式,可以將代糖分為天然代糖、糖醇和人工代糖。
所以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: 糖類千千萬,蔗糖只是其中一種,0蔗糖≠0糖。
2
長期嗜糖,危害身體!
你可能不知道, 吃糖也會上癮!
我們吃了甜食以後, 甜味會通過神經傳導給人帶來愉悅的感覺。
我們的味覺感知到甜味讓我們很開心,於是我們的身體就一直記住這個味道。
當我們吃過幾次糖後,就會形成 條件反射—曾經體驗過的愉悅感,會驅動我們把手伸向糖果。
當吃糖果過量,大腦中的多巴胺會變得飽和。
我們的味蕾對糖的刺激敏感度會慢慢降低,這時便 需要攝取更多的糖分,才能維持跟以前那樣的的愉悅水準。
「糖癮」就這樣產生了。
長期嗜糖,除了容易導致肥胖,這幾種危害也要注意:
一、危害牙齒健康
長期吃糖含量高的食物或飲用含糖飲料後,口腔裡的細菌可以使糖和食物殘渣發酵形成 牙菌斑。
而且含糖的碳酸飲料有一定酸度,長期飲用會酸蝕牙齒, 增加患齲齒風險。
二、影響視力
過多的糖分進入人體後, 血糖含量過高會引起眼內房水、晶體滲透壓的改變。
如果房水的滲透壓低於晶體的滲透壓時,房水就會進入晶體內,改變晶體形狀,有可能會 誘發近視或加重近視。
三、損傷皮膚
吃糖太多會 搶走人體內的膠原蛋白,使得 皮膚的彈性變差,甚至 出現皺紋和斑點,尤其是白砂糖等精製糖。
四、傷害骨骼
糖分攝入過度會 影響人體對食物中鈣質的吸收,容易導致骨質疏鬆。
五、容易造成營養不均衡
吃糖太多會 影響食欲,所以,其他營養素勢必攝入減少,導致體內蛋白質、維生素、礦物質均缺乏,極易造成營養不均衡,導致營養不良。
3
「健康食品」的誤區
一些食品飲品為了宣傳,擴大產品效果,看似健康,其實很多人誤解了其含義。比如:
誤區1:把「無蔗糖」「無添加蔗糖」當作「無糖」
所謂的「0蔗糖優酪孚乚」「無蔗糖餅乾」等,其實可能含有麥芽糖漿、麥芽糊精等成分。
同樣可升高血糖,且升高血糖的效率比蔗糖還高,不利於控制血糖。
誤區2:把「無添加糖」當作「低熱量」
雖然產品沒有額外添加糖,但有些食品原料本身就含很多熱量。
例如某些粗糧餅乾口感粗糙,給人「健康」的心理暗示,但為改善口感會加入很多油脂,屬高熱量食物。
誤區3:把「無添加糖」當作「健康」
無糖食品吃起來也會有點甜味,是因為含有代糖,包括天然甜味劑和人造甜味劑。
人造甜味劑因成本低常被使用,且安全性仍有待探究。
4
相對健康的「無糖食品」
該如何挑選?
1、學會看配料表
那些標榜著「0糖」的產品是否含有其他添加糖,如配料表中有麥芽糖、果葡糖漿、糊精等,這些都是含有糖分的,所以不建議購買。
而且配料表成分的排序和添加量有關,成分含量越多,排序越靠前。
2、學會看營養成分表
如果營養成分表第一行的熱量值高達每百克2000千焦左右或以上,則建議不要選擇,否則容易導致熱量過剩,引發肥胖。
3、重視甜味劑的選擇
實在想吃甜食,優先選擇用天然甜味劑(如甜菊糖)和糖醇(如木糖醇)作為代糖的加工食品。
而且含有其他甜味劑的食物儘量少吃或不吃。
所以說,哪裡有什麼即能滿足追求口感和保持身材快樂水呢,還是白開水「噸噸噸」,才是最明智的選擇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