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天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六個節氣, 也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 ——穀雨。
此時節柳絮飛落,櫻桃紅熟,同時也伴隨著雨量增多、各地氣溫快速升高、空氣濕氣大、天氣變化莫測。俗話說:「清明斷雪,穀雨斷霜」。 此時,外有風邪,內有濕邪,肝火興旺,心火漸起。
掌握春令之氣、升發舒暢的特點,給身體做個「大掃除」,為夏季的到來、一年的健康打下基礎是重中之重。 下面小編就來教大家穀雨時節的養生法則。
一、穀雨節氣,疏肝仍是重點
中醫認為,穀雨前後是萬物升發的最後一個階段,肝氣在此時升發至頂。
因此, 穀雨節氣,疏肝仍是重點。此時如果不對肝臟進行調節,便會影響肝的疏泄和陽氣的升發,導致臟腑機能紊亂。
為了大家更好地理解,給大家舉個例子:其實養肝和種樹是一個道理。種樹最好的時節便是在驚蟄後,因為此時萬物能量差不多都升到地表了,可以促進樹苗的生長,樹木的生命力在此時也是最旺盛的,所以這時候移栽樹苗的成活率最高。
肝臟五行屬木,因此養肝和種樹一樣,此時為最佳。
那麼養肝護肝也要辯證進行,不同情況不同保養方法。
對於會出現「肝火旺」現象的朋友,比如此時更容易激動煩躁、失眠盜汗、眼睛容易流淚、紅腫癢、舌紅少津、口苦、大便幹結等內熱症。因為此時肝木旺,肝氣易動。
建議大家可以 多喝菊花茶、綠茶、決明子茶等等。
除此之外, 我們還可以吃些酸味,來斂肝,讓肝氣歸於平和。這時一定有朋友會問:「肝要升發,有醫生建議吃辛味的食物,但又有醫生說酸味入肝,那到底應該吃辛味的好還是酸味的好」?
這個問題啊,可問到點兒上了。小編告訴大家: 應該因人而異。
如果你是 肝氣太旺,那就要多吃酸味的,比如烏梅,檸檬,番茄,五味子等等,別吃辛味的。
如果你是 肝氣虛和肝氣鬱結的人,那就多吃辛味的,比如薑蔥蒜,還有辣椒芥末這些,而少吃酸味的。
其次,對於另一部分肝氣鬱結的朋友來說,除了多吃辛味食物,一定要讓自己保持心情愉悅。如果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,推薦大家 嘗試吃逍遙丸,它是一個很平和的方子,適合80%以上的中國人,不用擔心副作用,適當吃吃對肝臟大有好處。
逍遙丸
【藥材】柴胡、當歸、白術、白芍、茯苓等中藥。
【功效】疏肝健脾、養血調經
二、穀雨節氣,健脾是關鍵
中醫認為,脾屬土,為內臟平衡中心。一旦脾氣虛弱,便無法運化水液,水液不化便會聚而生內濕,再遇上穀雨節氣潮濕悶熱的天氣,濕邪與熱邪相交,濕熱蘊脾的症狀便會隨之而來,例如會表現出腹脹、不思飲食、身體沉重,大便黏膩、不易排盡,舌苔黃膩等症狀。
且當下萬物升發,人體的脾功能也隨之旺盛,此時健脾,功效才會非常顯著。若在這個關鍵時刻把脾胃補起來,身體的很多毛病會不治而愈,便可為一整年的健康打好基礎。
對於健脾,最為推薦的便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—— 山藥 。
它不但補脾,而且本身含有豐富的蛋白質,就能給身體提供營養。我們可以做蒸山藥、山藥煮在稀飯、粥裡,也可喝山藥水,拔絲山藥等等。但是山藥渣能否吃呢?若是便秘的朋友,不建議食用。
喜甜食者為脾氣不足;痰盛者為脾氣濕重。因此大家不僅要以食療補脾養脾,還要注意日常飲食,口味清淡,避免厚味肥甘,早睡早起,是護脾的關鍵。
除了食療護脾,也推薦大家穴位健脾—— 按揉陰陵泉。
陰陵泉
【位置】位於人體的小腿內側,膝下脛骨內側凹陷中。
【功效】健脾化濕、通利三焦、清熱利尿的作用。
三、穀雨節氣,祛濕是首要
說完健脾,咱們緊接著來說說祛濕。
由於穀雨節氣後降雨增多,空氣中的濕度逐漸加大,因此需防「濕邪」入侵傷身,多開窗通風,曬太陽。
如體內已有濕氣,在日常飲食中, 可增加一些利水滲濕的食物,茯苓在這方面就是一把好手。
茯苓就像榨果汁的道理一樣,由於茯苓基本不溶于水,又主要作用在脾臟,所以茯苓到身體裡之後,會擠壓脾臟中的水濕,廢水便從尿液就排出來了。因為脾臟喜燥惡濕,若脾被濕困住了,則功能就虛了。 而當茯苓把脾臟的濕濁滲出去之後,脾臟功能便可逐漸恢復。
茯苓藥性非常平和,日常我們可以每日準備30g左右茯苓煮水喝,大家注意先泡再煮藥性更佳。也可以吃北京名吃茯苓餅。
不過茯苓市面上有好幾種,大家千萬別搞錯了。尤其是和本草「土茯苓」要區別開,這兩個是完全不同的藥材,千萬別弄混了。
今天就和大家聊到這裡,喜歡的話轉發給身邊的親朋好友群吧!祝大家都能在穀雨時節為一整年的健康打好基礎。
參考資料: